你说怪不怪?中国这四个沿海省份——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,论自然条件各有各的“短板”,论经济却都跑到了全国第一梯队。江苏平原多但缺深水港,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,福建丘陵密布,山东曾被说“重工老态”,可2023年江苏GDP干到12.8万亿,浙江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129亿,山东城乡收入比2.09比全国平均还低。这四省咋就把“均衡发展”玩出花了?背后藏着啥门道?
以前总说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”,可这四省偏偏打破了“地理决定论”。浙江搞“山海协作”,把山区的劳动力和沿海的产业串起来;江苏靠平原优势织密交通网,让南京的科研、苏州的制造无缝衔接;福建民营经济像毛细血管,在丘陵间撑起一个个“县域经济小巨人”;山东则从“挖煤炼钢”转向“向海要效益”,海洋产业占全国16.3%。
这就像做菜,同样的食材,火候和调料不同,味道天差地别。四省的均衡不是搞平均主义,而是像拼拼图——江苏的智造齿轮、浙江的新能源引擎、福建的民营活力、山东的生态底盘,各有侧重却又能咬合发力。就说江苏数字经济占GDP11.4%,不是硬堆数据,而是让南京的软件、无锡的集成电路、苏州的智能制造形成链条,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“戏份”。
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49.9%,南京的高校实验室、苏州的工厂车间,看着像“王炸组合”,可问题也来了——苏州和南京都想当“带头大哥”,人才和项目有时会“打架”。就说引才吧,南京有科教优势,苏州有产业基础,结果有些高端人才在两地间犹豫,反而让杭州“捡了漏”。不过江苏的数字赋能确实狠,11.4%的GDP占比不是虚的,5万个“智改数转”项目让老工厂变身“聪明工厂”,南通的纺织厂都能用大数据算订单了。
浙江新能源产业增速13.9%,啥概念?相当于每天有2.5家新能源企业在浙江落地。更绝的是外贸,一带一路贸易占比52.1%,不光卖货,还玩起了文化输出。比如杭州那几家被叫做“六小龙”的新经济企业,愣是把黑悟空IP和新能源产品绑在一起,老外买充电宝时都觉得“这中国货有点酷”。浙江人做生意真有一套,就像他们的电商下乡,不是简单把货往下送,而是让农村网店和城市供应链连起来,湖州的农民卖笋干都能用直播算销量了。
福建新增53万就业,一大半靠民营经济。你去福建县城看看,晋江的鞋、石狮的服、南安的建材,每个县都有自己的“拳头产品”。城镇化率71.8%,看着高,但有些地方公共服务没跟上,比如医疗教育资源,县城和省会还是有差距。不过福建人很会“盘活”小城,比如福清的食品加工,把本地农产品加工成零食,卖到全国,让县城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城里的工资。
山东海洋产业全国第一,可不是光靠打鱼,而是从港口物流到海洋科技全链条发力。青岛的深海机器人、烟台的海工装备,都是“硬核”货。石化产业更厉害,2.1亿吨炼油产能,以前被说“傻大黑粗”,现在搞炼化一体化,把石油“吃干榨净”,东营的化工厂能从原油里提炼出上百种高附加值产品。不过山东也有烦恼,济南和青岛“双中心”,资源有点分散,就像两个拳头都想打出去,有时力道就不够集中。
看一组数据:浙江城乡收入比1.86,江苏2.07,山东2.09。浙江咋做到的?电商下乡和“共富工坊”功不可没。绍兴的农村阿姨坐在家里绣丝巾,通过直播卖给城里人,一条丝巾能挣好几十。江苏靠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就业,南京的软件工程师、苏州的智能制造技师,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技能升级。山东则用文化赋能乡村旅游,潍坊的年画村、济宁的儒家文化体验村,让游客来了不光看风景,还能买手工艺品。
但福建就有点“尴尬”,城镇化率高,可有些县城的医院设备、学校师资还是跟不上。就像盖房子,墙砌得快,里面的水管电线没走好,住着就不舒服。福建现在也在琢磨,怎么让城镇化的“里子”和“面子”一样好。
江苏单位GDP能耗下降3%,5万个智改数转项目可不是白搞的,徐州的煤矿区改造成光伏电站,既治了环境又发了电。山东更猛,新能源装机量超过火电,绿电交易规模全国领先,德州的老百姓家里用的电,可能就来自隔壁县的风电场。浙江则把清洁能源投资玩出了“跨区域效益”,在西藏建光伏电站,不仅帮当地增收,还把清洁电力送回浙江,相当于“用西部的太阳,照亮东部的发展”。
这就像过日子,以前觉得环保是花钱的事,现在四省发现,绿色转型其实是“挣钱的买卖”。江苏的一个纺织厂改造成绿色工厂后,水耗降了40%,省下的水费一年就有几百万,还能拿政府的补贴,相当于“一边省钱一边挣钱”。
现在四省也面临新问题:江苏和山东的“双中心”模式,有时候资源太分散,比如南京和苏州都想建科创中心,结果有些项目重复投入。就像开车,两个方向盘肯定开不好,江苏现在也在琢磨,怎么让南京和苏州“错位驾驶”,一个主攻基础研究,一个主攻产业转化。
区域协同是新方向,长三角的“链主”企业带动效应很明显,比如上海的芯片设计公司,把制造环节放在江苏,封装测试放在浙江,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山东滨州的新能源基地也在搞链式发展,光伏板、电池组件、储能设备都在一个园区里,企业间“送货上门”,成本能降不少。
说到底,均衡发展不是“躺平”,而是动态调整的“平衡术”。就像这四省,每个省都有自己的“长板”和“短板”,关键是怎么把长板用足,把短板补得“不拖后腿”。你觉得你们家乡在均衡发展上有啥高招?或者遇到过啥难题?来评论区聊聊,看看能不能从这四省的经验里找点启发。
佳禾资本-配资炒股之家-股票在线配资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