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的游戏圈子突然就有点躁动起来?不是那种小闹小跳,而是真的隐约透着点“大事将至”的劲头。
你说,大伙都还记得前些年游戏企业动不动被点名批评,孩子家长恨不得写举报信堵大门的日子,谁能想到这会儿气氛倒像站在暴风雨前夜,手机一震一震,都是跟“爆款”“破圈”“出海第一”“行业大逆袭”啥的有点关系的信息?
但这激动归激动,真看得明白的恐怕没几个人。
资本市场倒像忽然想起了游戏行业还在一样,擦擦灰,端详端详——喔,这些年低调得像个透明人。
你要说起新消费浪潮,好像买东西这事,总离不开个“花得值、买得爽、情绪满足”,各行各业造新词炒概念,可仔细琢磨,整个新消费不用解释就是“悦己+省钱+多巴胺”。
但咱实话实说,哪个行业比得上游戏?
憋了一天,一包烟的钱,轻轻松松买张皮肤,立马幸福到飞起,这不比吃顿日料还实在?
问题在于,别人在“新消费”旗号下高举高打,排面拉满。
游戏公司仿佛躲猫猫,偶尔冒个头算个小新闻。
咬文嚼字没啥意思,但话糙理不糙,炒不炒新消费其实都次要,关键是这行业有没有真实的产业红利。
说到这,最直接的得看数据。
《中国游戏产业报告》拿出来晃一晃,2022是有小插曲——版号风波把市场拽了一把。
眼看要折,2023马上弹起来,涨了14%,2024又涨了将近8%,年年破纪录,总量到了3257.83亿。
这个数字放在一起还真吓一跳,比起好多“新消费”大佬的涨幅可漂亮多了。
用户也没少掉,该玩还是玩,6.74亿人在那呢,ARPU值也从刚过360元涨到快500元。
想想看,这点钱都花游戏上了,还能说什么“买不起”?
同样对比下,五一国内出游客单价还降了,2019的603元跌到2025年只有574元——世道这么卷,钱都不敢花,独独游戏逆风翻盘。
你要说这不是种“新消费红利”,那啥才是?
但别急,这还只是“打地基”阶段。
有些人始终不服气,说泡泡玛特凭啥厉害?
答案明了:它混到了“出海alpha”。
啥叫alpha?简单点说,就是把红利吃得更狠。
以前一说出海,还都是电饭锅、毛巾、钢筋那套,靠硬通货给世界供货。
但游戏不同,这玩意是“软出海”。
不怕关税,无惧壁垒,还能顺手把中国故事、中华美学打包带出去。
最近最硬核的出海案例是谁?恐怕非ST华通莫属。
这公司,别名点点互动,今年数据爆炸是真的。
从2024年营收直接干到226亿,同比涨了七成。
2025年第一季度一路狂飙,81亿收入,净利润13亿,年年翻倍不带喘气。
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有啥概念,那就再捋直白点——它家有款手游,《Whiteout Survival》,在海外市场混就是不一般。
两年22.5亿美元流水,就问你服不服,哪怕在国内也是巨无霸级别的。
其实看看点点互动的账本,国内赚了不到40亿,海外109亿,啥意思?
国内市场已经被很大程度上开垦得差不多,出海才是新蓝海,命根子基本拱给海外。
你以为这次是捡了个大漏?
开了头,点点互动又整出个新玩意儿《Kingshot》,上线仨月,全球12个iOS榜单稳坐头把交椅,收割得不要太溜。
收入榜上飞速攀升,新人王当之无愧,两款游戏加起来,一年妥妥超30亿美元。
现在回头看,国内搞游戏的企业都“恍然大悟”——原来爆款不是老天碗里专门盛给腾讯网易的饭。
只要你敢卷、舍得砸研发,讲策略,敢出海,搅局者照样能一飞冲天。
这招看着像极了医药行业的创新曲线。
刚开始Me-too,跟着海外抄功课,抄熟了直接Me-better,再到First in Class,变成原创领头羊,拿license往外卖,赚翻美元。
点点互动、ST华通的路数跟今年石药、三生出license一样,跑出了可复制的中国模式。
关键是,全球手游市场空间超级大,用中国自己的游戏去开疆拓土,才是真正的红利。
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(不含中国内地)约1250亿美元,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实际销售只占15%,这空间搁这摆着,谁不眼红?
不过,老有人说,这波爆发是不是“AI的锅”?
实诚讲,这个要分两头说。
一方面,AI进游戏,绝对不止是“省事省钱”。
以前企业想省钱拼到最后,拼的也是码农美术加班能力。
现在,ST华通举个例子,把AI美术、AI剧情生成用到极致,美术效率提升到80%,剧情也能批量自动生成,出海靠AI批量梳理全球玩家爽点,这哪里是单纯降本?
说白了,AI是拓宽了创新赛道,把落后的赶上去了,还加料再超前一步。
国内以前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,现在至少在内容生产、玩法创新上能和欧美同步起飞了。
其实你当年见到“黑神话:悟空”出来那种3A质感没?
别说欧美认了,国内玩家也士气大增,“再也不用受气买国外大作”,这长脸作用谁能否认?
再讲,AI不光助力头部企业。
国内这些从腰部甚至新选手,现在只要有点胆色,愿意叠AI工具,敢下场卷研发,就能快速突破。
曾经属于巨头双雄争霸的局面,眼看着打破了。
说实在的,做游戏和做新药还真像,最后做出爆款也不是全看企业老大硬拼,运气和嗅觉也很重要,腰部选手随时能咸鱼翻身。
当然,玩游戏的人心里明白,最近几年国产游戏画质给力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随便抓个玩家问问,“画质党”已经转【吹】国产大作,很多甚至嫌米哈游、网易、腾讯“审美审腻了”,反而被“黑神话”、“逆水寒”这些新作惊艳到。
一切的背后,都是AI拉平差距,让以前天堑现在直通车。
你再往下想,AI旺盛发展的背后,能催生哪些新玩法、新赛道?
说实在的,还真没人敢画死未来——但绝不会小了。
再说估值问题。
整个A股动漫游戏板块,现在PE才20出头,这在新消费板块简直白菜价。
什么奈雪的茶、泡泡玛特早都四五十倍起步。
为啥?
一方面是游戏行业曾经被主流舆论戴过“文化鸦片”的帽子,家长共同戴望远镜防着。
政策风险大家心里没底,自然不敢给高估值。
可风向已经在变,自从AI股横飞、英伟达暴涨,全世界才猛然发现:没有游戏烧出来的GPU行业,何来AI世界第一?
谁带动了《黑神话:悟空》狂刷热搜还被央视点名表扬?
2024年游戏版号批得比任何一年都多,总量1416个,堪称“五年之最”。
背后代表啥?
态度松了,政策反转了,日子能一天天好起来。
浙江省联合一堆部门把“支持游戏出海”写成红头文件,名正言顺推动中国游戏登堂入室,赚全球的钱、讲中国故事,多拉风。
单就版号批量、出海措施、政策鼓励三重buff叠加,行业里的玩家哪还有不躁动的?
再回头盘一盘,游戏行业眼下正站在:
1、“新消费红利”大背景下的上升通道,
2、AI大潮推动内容“质变”的节点,
3、全球化市场打开新空间的出口。
有人把这个节点形容为“DeepSeek时刻”,我是觉得大概就这劲儿——原先闷头数年,今年忽然一声惊雷,游戏行业可能真要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。
但新机会也不是人人有份,风浪越大鱼越多,可能不能钓上来,还得靠眼力、胆识和创新。
像点点互动、ST华通这些走在前面的,既靠数据说话,也靠产品立命——又敢下场收割全球市场,还能及时用新技术——别人还没睡醒,人家已经喝上头啤酒。
要想抓住机会,留给市场的窗口期不会太长,行业龙头能不能稳住,腰部企业敢不敢搏一把,玩家市场变不变心,都是变数。
但潮水方向啥样,两年后估计就见分晓了。
行文到此,说句掏心窝子的——游戏这玩意,真得正视下它原本的本质:
无关年龄、无关身份,纯看热爱与想象力。
曾经被嫌弃、打压,许多人自嘲“头铁从业者”。
但现在你仔细看,游戏成了连接数字经济、创造文化软实力的新桥梁。
无论是政策的支持、新技术的助推,还是资本的嗅觉,都说明一个道理:游戏行业早就不是“娱乐为主”的二流产业,而是名副其实的风口猎场。
那么,你怎么看?
你觉得国内游戏行业真的已经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了吗?
欢迎把你的想法留言说说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佳禾资本-配资炒股之家-股票在线配资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